博宝艺术家 > 艺术家 > 汪元量个人官网
销售作品
欣赏作品
浏览
10465
分享
319
粉丝
2690
+关注
更多
—  微信扫码 参与互动  —

汪元量

汪元量(1241~1317后)南宋末诗人、词人。字大有,号水云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宋度宗咸淳三年(1267)或稍后,以词章给事宫廷,不久,为宫廷琴师。与柴望(著有《秋堂集》)、马廷鸾(著有《碧梧玩芳集》)等有交往。宋恭帝德二年(1276),元兵入杭州,俘恭帝赵、皇太后全氏、太皇太后谢氏先后赴大都,汪元量随谢氏北行。文天祥兵败被执,囚于大都,汪元量曾屡至囚所探视。文天祥为汪元量集杜甫诗句,成《胡笳十八拍》,并为元量作品作序。赵等于至元十九年被迁往上都(今属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)二十一年,又被迁往今西北内地,汪元量仍随行,到过祁连山一带。以后,又因祭祀到达过四川青城山及五岳。至元二十五年十月,赵学佛学于土番(今西藏)。元量即以黄冠道人的身份南归,至元二十六年抵杭。不久,他再次入湘、川,并数次到庐山。以后又有入湘之行。汪元量的友人李珏跋元量所撰《湖山类稿》,称元量亡国之戚,去国之苦,艰关愁叹之状,备见于诗,亦宋亡之诗史。宋亡之诗史,是汪元量诗的主要特色。《醉歌》10首中,声声骂杀贾平章,揭露贾似道之流荒废政事,贻误国家的罪恶侍臣已写归降表,臣妾签名谢道清,直呼最高当权者太皇太后谢氏之名,痛斥她率先投降的可耻行径。满腔悲愤,不愧史笔。《越州歌》20首,描述了元兵南下时半壁河山遭受蹂躏的惨象:东南半壁日昏昏,万骑临轩趣幼君。三十六宫随辇去,不堪回首望吴云一阵西风满地烟,千军万马浙江边。官司把断西兴渡,要夺渔般作战船。亡国之痛,悲歌当哭。又有《湖州歌》98首,从丙子正月十有三,挝伐鼓下江南,皋亭山下青烟起,宰执相看似醉酣写起,以七绝联章的形式,依次记述杭州万里到幽州的所历所感、所见所闻:北望燕云不尽头,大江东去水悠悠。夕阳一片寒鸦外,目断东南四百州两淮极目草芊芊,野渡灰余屋数椽。兵马渡江人走尽,民船拘敛作官船。景真情挚,非有切身感受者不能道。《湖州歌》、《越州歌》、《醉歌》是汪元量诗史的代表作。其深度和广度都超出其他宋遗民同类的诗。它记述的史实,往往能补史籍之所未及。汪元量南归后,写了不少诗来反映人民在元朝统治下所过的痛苦生活,如《钱塘》平芜古路人烟绝,绿树新墟鬼火明,《兴元府》官吏不仁多酷虐,逃民饿死弃儿孙等,可以看成是宋亡诗史的一部分。汪元量早期创作《居拟苏武》四首、《月夜拟李陵诗传三首》,立意、谋篇、遣辞都模仿古诗《李陵与苏武诗》、《苏武诗》,痕迹过于显露。元兵南逼,国势飘摇,他的诗融入了时代的内容,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。他师法杜甫,模仿杜甫的秦州体,自认为篇篇妙入神(《杭州杂诗和林石田》),颇有心得。他在颠沛困顿之中,进一步领悟到杜诗句句好(《草地寒甚毡帐中读杜诗》)。他在大都所作《黄金台和吴实堂韵》中写道:君臣难再得,天地不重来,感到大势已去而又执著地眷恋故国在《平原郡公赵福王挽章》中写南冠流远路,北面幸全尸,声讨元统治者虐待宋宗室。这些诗作继承了杜甫的沉郁,而又有他自己那个时代所赋予的苍凉和悲愤。他为挽文天祥而作的《浮丘道人招魂歌》,则学杜甫的《同谷七歌》,深得其章法。南归后写的山水诗,偶有明快之笔,但大多数是抒写寂寞哀愁心情的,如孤舟行客愁无那,十二峰前十二滩(《夔门》)。还有一些诗则受江湖派的影响,意境幽窄。以德之变为界限,汪元量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。前期词的主要内容是描述宫廷生活。如莺啼序《宫中新进黄莺》写黄莺的伶俐,汉宫春《春苑赏牡丹》写牡丹的娇媚,曲尽物态,颇有情致。失调名《宫人鼓瑟奏霓裳曲》写宫人的哀怨。这些词辞采华美,结构缜密,虽然境界不高,但能做到典丽而不堆砌,工致而不晦涩。他的长相思中的阿哥儿,阿姑儿,两个天生一对儿,则通俗活泼,充满欢乐情绪。德之变以后,汪元量的词作内容与风格都有了变化。至元十三年赴大都途中,他发出了目断东南半壁,怅长淮已非吾土的慨叹。在大都期间,在一组忆秦娥词中,他写南宋宫人强将纤指按金徽,未成曲调心先悲。心先悲,更无言语,玉箸双垂,天沉沉,香罗拭泪行穷阴。行穷阴,左霜右雪,冷气难禁,冲破了传统的宫怨作品中的幽愁暗恨,表达了被俘者的苦楚和眷恋故国的心情。其他如人月圆不堪回首,离宫别馆,杨柳依依,满江红《和王昭仪韵》更那堪杜宇,满山啼血,都感人至深。这些作品继承并发扬了陆游、辛弃疾、陈亮爱国词的传统,不事雕琢,直抒观感,言显意真。南归后,山河变色,肠断江南倦客,歌未了,琼壶敲缺(暗香),孤寂忧伤,眷怀故国,成为这一时期作品的主要内容,而且感情更趋深沉。代表作是莺啼序《重过金陵》。清初黄虞稷《千顷堂书目》著录汪元量《湖山类稿》13卷,《汪水云诗》4卷,《水云词》2卷,已佚。清代乾隆间,鲍廷博刻刘辰翁选《湖山类稿》5卷(前4卷为诗,第5卷为词),《水云集》1卷。以流传系统不同,重见的诗很多。二者共收诗300多首,词20多首,《四库全书》即以鲍氏二本著录。今人孔凡礼自明代抄本《诗渊》及《永乐大典》残卷中辑得汪森本未收诗约100首,词20多首,与汪氏二本合为一编,题为《增订湖山类稿》,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。

返回顶部